米兰体育- 米兰体育官方网站- APP下载红军“长征”一词和二万五千里路程是怎样产生和计算出来的?
2025-10-20米兰体育,米兰体育官方网站,米兰体育APP下载1936年10月,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,成功完成了惊天地、泣鬼神的战略大转移——二万五千里长征。这一壮举不仅创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史,也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奇迹般的篇章。然而,关于“长征”这一概念以及二万五千里路程的来源与计算,却鲜为人知。长期以来,国内外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。那么,这个广为流传的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”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?
1934年秋,中央红军在王明“左”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下,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“围剿”,根据地不断缩小,军民物力消耗严重。面对蒋介石百万大军的铁壁合围,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,开启了震惊世界的长征。
起初,这一行动并未被称作“长征”。中央红军的命令、训令里称之为“突围行动”或“长途行军与战斗”,甚至宣传上称为“反攻”。到1934年12月,中央政治局等发布电报,把行动统一称为“西进”。
首次使用“长征”一词的是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,他在1934年11月于莫斯科的讲线军团的战略突围,称其为“长征”。但当时王明并未了解中央红军已全面开始战略大转移,红军也不知王明在莫斯科使用了这一概念。因此,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,中央红军仍称其行动为“突围行动”或“西征”。
1935年6月,《红星报》发表博古署名文章《前进!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!》,称红军行动为“长途远征”,初步形成“长征”概念。同年6月12日,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在报告中首次提出“万里长征”。随后《红星报》社论使用了“万里长征”,随着战略转移的推进,“长征”的里程数逐渐增加。
1935年8月,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会议决议中称“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”,9月的俄界政治局扩大会议则首次将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正式称作“二万余里长征”。但此时仅在党内高层传播,还未广泛使用。
同年11月5日,在象鼻子湾讲话时指出:“从江西瑞金算起,我们走了一年多,每人开动两只脚,走了二万五千里,这是从来未有过的长征。”这一讲话使“长征”一词深入红军指战员心中,逐渐被广泛使用。1937年2月出版的《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》,更使整个战略大转移统一称为“长征”。
国内外媒体也陆续宣传红军长征:苏联《共产国际》、美国记者斯诺的《红星照耀中国》以及国内《月报》等,都向世界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壮举,使“长征”和“二万五千里长征”成为人们广泛认可的称谓。
红军长征期间,不少干部坚持记日记,详细记录每日行军路线、作战情况、人员伤亡及行程。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,汇总日记记录得出总路程。1935年10月和11月,首次提出“二万五千里长征”的概念,并在讲话中说明路线覆盖闽、赣、粤、湘、黔、桂、滇、川、康、甘、陕11省。11月13日,中央正式确认红军长征为二万五千里,并在《抗日救国宣言》中再次明确。
实际上,“二万五千里”仅指红一方面军的行程。红军各主力部队分别从不同地区出发,路线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,行程数千里。
五支部队总行程约六万五千里,“二万五千里”仅为红一方面军的核心路线。红一、四方面军混编后,还多次穿越草地和雪山,使部分部队实际行程超过三万五千里。朱德曾言:“长征二万五千里,我个人却多走了一万里。”
随着时间推移,“二万五千里长征”逐渐成为红军战略大转移的代名词,也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、自强不息的象征。长征精神通过诗歌、军歌和广泛宣传深入人心,如脍炙人口的《七律·长征》和“苦不苦,想想长征二万五”的口号,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。
红军的长征不仅是军事壮举,更铸就了民族精神与革命意志,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。


